中国美术 水粉篇 中国美术馆藏品欣赏— 水粉
2023.03.31 10 1
中国美术馆藏品欣赏— 水粉
天山放牧 作者: 司徒乔
创作年代: 1944 规格:36.8×53.8cm
生长在广东的司徒乔(1902—1958)1924年,到了北京,作品得到了鲁迅先生的称赞并收藏了其中的两幅。1928年,到巴黎学习绘画艺术。半年便辍学,回到了祖国。此后创作出大量现实主义题材风格不同的油画、水彩、粉笔速写等绘画作品。 1944年至1945年,到新疆旅行和写生,完成了各种作品达250余件,其中《天山放牧》绘于浅灰色的水砂纸上,画纸的背面题有“未完成的画”,虽然此画带有速写性质而未尽其意,却也保留了“未完成”的生动感。画家逝后,其夫人冯伊湄以《未完成的画》为题撰写了司徒乔传记。
风雨欲来 作者: 伍必端
创作年代:1950 规格:34×45cm
伍必端(1926.9—)。江苏南京人。回族。擅版画。1938年进战时儿童保育院学习,1939年选送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绘画组学习,1945年毕业。1941年15岁时创作第1幅木刻《血的仇恨》,1946年赴晋察冀解放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。1948年毕业;1948年任《天津画报》美术编辑。1950年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,1956年赴苏联,入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进修。1959年结束学习归国,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,其后任版画系系主任。历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、教授。1951年,到朝鲜前线采访,1953年第2次赴朝鲜。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。1980年被选为版画家协会理事。
天坛祈年殿 作者: 关广志
创作年代: 1951 规格:54.7×37.2cm 材质
水粉画与水彩画作为西方画种几乎同时传入中国。但水粉画的覆盖性近似油画,不及水彩便于与水墨画沟通,故专门的水粉画家较少。只是由于工艺美术基础训练的需要,这一画种才普及起来,并多用于设计和宣传画创作。关广志可谓独立使用水粉语言描绘建筑风景的著名前辈画家。
关广志(1896—1958)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个满族家庭。1931年作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学习铜版画。1939年回国在北京从事美术教学工作,后期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。《天坛祈年殿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,以略微仰视的构图,表现出大殿巍然矗立的气势以及圆形重檐的建筑特征。它在葱笼错落的古柏掩映之中,又衬以地面壁面变幻的斑驳光影,遂使画面平添了一番西画特有的光与影的情趣。凝重的近似油画的色彩效果,线与面的交错使用,使其建筑画既具有建筑自身的美和量感,又富外光下的意境。
南瓜 作者: 李超士
创作年代: 1953 规格:62×82cm 材质:粉画
李超士(1893—1971)是首先把粉画艺术传入中国的画家。辛亥革命胜利之后,他被公费派往英国留学。第二年转法国巴黎的色尔曼美术学校,1913年考入巴黎美术学院。1919年学成归国,受聘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,在教授油画、水彩画同时,传授粉画的技法。1925年,受林风眠之邀北上,担任国立北京艺专西画系主任教授,后又随林风眠到杭州国立艺术院任教。1951年调山东师范学院,并当选中国美协山东分会主席。
妮娜像 作者: 伍必端
创作年代: 1958 规格:42.5×30cm 材质
雅罗斯拉夫一角 作者: 伍必端
创作年代: 1959 规格:32×43cm 材质
乌克兰农家 作者: 伍必端
创作年代: 1959 规格:32×44cm 材质
雾重庆 作者: 伍必端
创作年代: 1970 规格:32×53cm
图文收集于网络。文字或有改动。图片或有缩放剪裁。意在宣传、推介、分享、欣赏。若涉及版权请在评论区告知即刻删除。
免责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内容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