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有幸,5个户外自然科学探索活动,让孩子的周末充满意义!
2023.06.17 4 0
#夏日生活打卡季#
温暖的春风携春色拂过人们的脸颊,万物复苏,春意盎然。我们可以看到外面的马路上多了许多与爸爸妈妈手拉手逛街的孩子,草地的天空上也多了许多形状各异的风筝......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多了,爸爸妈妈们也会苦恼吧,到底如何给孩子安排一个有趣有有意义的户外活动时间呢?
小赛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几个在户外可以进行的自然科学探索实验,让孩子走近自然,拥抱春天,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时光!
测量一棵树有多高
通常,树长得越高就说明它的年纪越大。公园、小区里,有些树长得真是非常高!但到底多高?不知道。
只要树冠超过2米,连家里最高的爸爸手持直尺,也测不准了。
有一个测量树高的小技巧,即“伐木工十字法”。全世界的种树人都懂,小朋友也能马上学会!
测量树高,只需下列东西:
1棵相对独立的树,你可以看见它的树根和树冠;
2根一样长的小木棍,长20-40厘米;
1把卷尺。
第一步:把两根木棍摆成直角形状。
第二步:把水平的那根木棍一端放在右眼下方,闭上左眼(注意小心别戳到眼睛)。
第三步:身体前后移动,直到眼前的树根与垂直的木棍下端重合,树冠与木棍上端重合。
第四步,借助卷尺(或者你的脚步长度),测量树干与你之间的距离!这一距离就是这棵树的高度!
森林中的数学
知道吗?其实你刚刚学会了用一条古老而有名的数学定理,来解决一个几何问题,这就是泰勒斯定理。
自制指南针
买一个指南针没什么稀奇,就地取材制作一个指南针,这就“牛气”多了!这个指南针不仅可以指出方向,还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地球磁场的作用。
要知道它可是无处不在、全世界都能用的,即使是在森林里也一样!
你需要准备这些东西:
1根缝衣针
1小块磁铁
1个水洼
1片树叶或者一张纸片
第一步:把缝衣针在磁铁上摩擦一到两分钟,要朝一个方向摩擦哦!
第二步:找一个小水洼,把摩擦过的缝衣针放在树叶或者纸片上,再让树叶或者纸片浮在水上。
第三步:仔细观察这根针:因为它会指出方向。针的两端会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。现在只要知道哪边是北就可以了。
第四步: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指南针的方向。中午,太阳在高空中南边的位置。所有这个时候,影子指向的是地理的北方。这样就可以确定你的指南针的方向了。
找不到北?
地图上标的是地理的北方,和北极的方向是一样的;指南针上指的是磁极的北方。我们要区分一下它们的不同。磁极的北方和你所在的位置有关,而且还会不断移动。在我国,磁极的北方和地理的北方区别不大。
绘制蚂蚁地图 了解蚂蚁的口味
海盗懂得绘制寻宝地图,孩子也可以在探险者本子上画一张“寻蚁地图”。记录蚁群定居的地方,做上标记。
第一步:画出所有的参照物:树木、房子、灌木、高楼、石头、道路、围墙,等等。可以画成一个个几何图案。关键是孩子自己可以辨认出这些地方。
第二步:在待考察的地方四处走:从地图的某一边出发,沿直线朝前走,要把整个地区都走一遍。每走一步都要注意周围。要把石头或者木头翻过来查看,但是记得之后要把它们归于原位。
第三步:如果孩子找到了一个蚂蚁洞,就要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画上一个十字。所有找到的洞都要标上数字。
第四步:在本子的另一页上写清楚地图上的数字对应的东西,要尽可能详细。当然也可以画出相应的事物。
第五步:餐厅实验:观察一下家周围各种不同的蚂蚁喜欢吃什么。准备好各种不同的食物,把它们装进一个盒子里:用水浸湿的糖、面包屑、种子、一两个昆虫的死尸。
第六步:找到一个蚁洞,把不同的食物放在洞口,每种食物与洞口保持相同的距离(5—10厘米)。
第七步:等待一段时间,看看会发生什么事。孩子会发现:不同的蚂蚁口味差别很大。
第八步: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本子关于蚁洞的那一页上。
第一次饲养蚁蛉
蚁蛉是一种有益的昆虫,它可以捕食危害农作物和果树的蚜虫,但也吃蚂蚁。
蚁蛉的成虫就像是夜晚活动的蜻蜓,它们脆弱而笨拙。但是千万别被它的外表骗了:在幼虫时期,它们就是可怕的食肉昆虫,也是捕食蚂蚁的高手。
你需要下列东西:
1个空塑料水瓶
1个细密的过滤网
1个大勺子
几只蚂蚁
第一步:寻找
想要找到蚁蛉的幼虫,可在多沙且不会淋到雨的地方发现它们的坑洞(大树脚下或者海边植物旁的沙堆,谷仓里或者屋脚的细土里……)。
用勺子向地下挖10厘米左右,用过滤网把沙土筛一遍。这样就看到1厘米长的蚁蛉幼虫了:它没有翅膀,却有两个上颚。
第二步:饲养
把塑料水瓶上下切成两截,用瓶身做一个昆虫盒子。装半盒沙子,然后把蚁蛉幼虫放进去。把盒子静置在一旁。第二天,幼虫就会重新建好自己的坑洞。
第三步:捕食
可以把蚂蚁放在坑洞旁让蚁蛉吃了。蚂蚁会滚进坑洞,这时它就成了这个移动沙堆的俘虏。蚁蛉幼虫把沙子扔在蚂蚁身上,让它掉进陷阱里。
你知道吗?
为了逮住蚂蚁,蚁蛉的幼虫会设置陷阱。它们在沙子里挖一些5厘米宽、3厘米深的坑洞,把自己藏好,上颚朝上,等着蚂蚁上钩。
蚂蚁一旦被抓住,蚁蛉就会用自己的上颚把蚂蚁身体里的养料全部吸掉。最后,会把吸干的蚂蚁尸体扔出自己的巢穴。
第四步:变形
你要定期给蚁蛉幼虫喂食。在几天或者几个星期之后,它就会结茧(沙子和蚁蛉唾液做成的小球)。这时要在盒子上放一个盖子。
第五步:破茧
在一两个星期以后,蚁蛉的成虫就会从茧里出来,这时它已经完成了变形,它会在沙土里把翅膀弄干。
夜晚降临的时候,到你发现蚁蛉幼虫的地方附近,放飞成虫吧!
做一个扑蝴蝶的网兜
见到蝴蝶就高喊着追过去,简直是孩子们的共性了!蝴蝶一直飞来飞去、无迹可循吗?难道就没有办法靠近它们?
如果孩子真的很想细致观察它们绚烂而美妙的色彩,又不想伤害它们,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一个捕蝴蝶的网兜了!
你需要下列东西:
1根长1.5米的结实的细竹竿
2个篐环
1个旧的衣架
白纱或者蚊帐之类的布,用来做网兜
一些针线或者缝纫机
胶带
第一步:把衣架折弯,把它做成一个直径在30-40厘米之间的圆圈。你可以借助树桩,把衣架围成一个漂亮的圆圈。
注意!
千万不要用你的收去抓蝴蝶。它们都很娇弱:你很可能会伤害它们。它们翅膀上的“粉”其实是许许多多有颜色的鳞片。没有它们,蝴蝶根本飞不起来。
第二步:把圆圈的两端完成直角,留10厘米长,这样才可以塞进空心的竹竿里。
第三步:用篐环把竹子和圆圈牢牢固定在一起,最后用胶带固定
第四步:按照下图的指示,裁剪纱布,然后把布缝起来,做成一个漏斗状的大网兜。最后你只需要把网兜和金属圈缝在一起,一切就准备好啦。
小窍门:
也可以用旧的网球拍或者羽毛球拍来做手柄和圆圈。
建议:
一旦蝴蝶飞进网兜,把打开的盒子放进去,让蝴蝶钻进盒子里去……这样它就不会逃走了。现在你可以尽情地观察它,给它写生、拍照片,但是别忘了,最后要把它放回大自然中。
看到这五个有趣的户外自然科学探索实验,小朋友们是不是迫不及待要开始动手制了呢!快快走出家门,拥抱自然,拥抱春天吧!科学无处不在,科学让生活更加美好!
免责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内容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