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瓷工艺的发展历史: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
2022.06.27 61 0
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,我国陶瓷自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大量使用了,到了宋元两朝,景德镇瓷器更是声名远扬,在当时就已经远传海外。到了现代传统的陶瓷工艺又与现代的陶瓷工艺相结合,使得我国的陶瓷工艺更上一层楼,我国的陶瓷制品也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吧。
历史与发展
中国陶器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,在河北省徐水县的南庄头遗址发现了10000多年生的陶器;江苏省溧水县回峰山的神仙洞遗址出土了距今11000年左右的陶片。我国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出现大量红陶、灰陶、黑陶、白陶、彩陶、彩绘陶。进入阶级社会以后,红陶、灰陶、磨光黑陶、彩绘陶以及各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陶塑艺术品、建筑陶构件大量生产。
战国时期发明了铅釉陶器,陶器制品得到低温彩釉的美化。唐代大批生产的三彩釉陶,反映着大唐盛世的面貌,有很高的艺术性。宋代以后,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,转而生产琉璃建筑构件。由于瓷器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,陶器生产日益减少但从未间断。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,最早的瓷器是青瓷,由于工艺不够成熟,又称为原始青瓷。汉代青 瓷烧造逐渐成熟,摆脱原始状态,进入早期瓷器阶段。
黑瓷在汉代开始出现,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南方青瓷广泛发展,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的系统。黑瓷工艺大大提高,进入艺术瓷器的领域。北方的商丘、临城、淄博、安阳等地也于北朝时期开始生产青瓷,并发明白瓷。隋唐时期,瓷器生产开始繁荣。宋代是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,定窑、汝窑、官窑、哥窑、龙泉窑、钧窑、建窑、德化窑、景德镇窑、吉州窑、耀州窑、西村窑、潮州窑等处的产品各具丰姿。
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,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。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,对外经济、文化的交往,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,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。陶瓷也与茶叶、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。成为中国的代名词。
陶瓷是中国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蕴含了中国千年的古典文化精髓,运用在家装中,可以极大的提高我们家装的古朴典雅气息,如果你热爱传统文化的话,不妨在软装时多用一些陶瓷制品,打造一个富含典雅气息的家。
免责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内容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