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 合肥天气预报
2023.06.30 2 0
安徽省。合肥,简称“陆”或“和”,古称庐州、庐阳、合肥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、省会和特大城市。地处安徽中部,江淮与长三角西翼之间,承东启西,接南接北,依山傍水,环湖临江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季风明显。
文章目录:

一、合肥哪个省的省会
安徽省。
合肥,简称“陆”或“和”,古称庐州、庐阳、合肥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、省会和特大城市。地处安徽中部,江淮与长三角西翼之间,承东启西,接南接北,依山傍水,环湖临江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季风明显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,雨量适中。到2022年,合肥四区四县一县级市,总面积11445平方公里。截至2022年底,合肥常住人口963.4万人,城镇化率84.64%。
合淝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因为东贺飞河和南贺飞河都发源于此而得名。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文化是泸州文化和皖江文化。在3000多年的建城史上,有2100多年的县治,1400多年的府治,其中有几个是州、县治。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、商埠和军事中心,被誉为“淮河的右咽喉、江南的唇齿”、“江淮第一郡、吴楚的十字路口”、“三国故里、包拯故里、淮军摇篮”。1952年,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省会。
合肥是合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,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,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、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,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,G60科技走廊中心城市,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、世界科技城市联盟成员城市、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。
2022年,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13.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3.5%。第三产业结构为3.2:36.6:60.2.按常住人口计算,全年人均GDP为125798元。
二、合肥旅游攻略必去的景点推荐
合肥是一处充满了江淮风情的地方,此地经济房发展,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文化都非常值得考究,耐人寻味,这里的优秀传统民俗和美食保留诸多,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好去处。

1、徽园

2、天鹅湖
3、享堂
4、少荃湖
5、明教寺
明教寺原名明教院、铁佛寺,又称明教台、曹操点将台。原址是三国时期曹操所筑的教弩台,俗称“曹操点将台”。教弩台高4.3米,面积3800平方米,呈正方形。
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东段。是江淮著名胜迹,古庐阳八景之一,是合肥最大、最古老的佛教寺院,合肥十大地标之一。明教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,为明朝院式建筑,属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,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。见证了南朝至民国时期中国江淮佛教文化的发展变化。1983年,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,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明教寺由佛殿、藏经阁、西厢院三部分组成。殿分正殿和后殿,有佛像三十多尊。明教寺山门建在一梯形台阶上,山门为单檐歇山式卷棚顶。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。大雄宝殿旁有屋上井亭、教弩亭等景点,整座寺院轴线基本对称。明教寺由佛殿、藏经阁、西厢院三部分组成。殿分正殿和后殿,有佛像三十多尊。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地藏殿、客堂、寮房等,为光绪年间所建。明教寺前殿为天王殿,殿东厢为“三国文物陈列室”,陈列着当年魏、蜀、吴三国军队的旗帜,战场上用过的刀枪剑戟及与教弩台有关的强弓硬弩。
6、合肥三国遗址公园
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占地530亩,南临肥水(古施水)故道,西邻鸡鸣山、将军岭,东距合淮路7公里,空气清新,景色秀丽,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。园内主要景点有新城文物陈列馆、聚贤堂、满宠草堂、征东门、练兵指挥台、兵器铸造窑址、屯兵营遗址、饮马池、舟师坞、时光隧道等。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公园路,占地530亩,南临肥水(古施水)故道,西邻鸡鸣山、将军岭,东距合淮公路8公里。三国时期,合肥属魏国扬州淮南郡,孙权凭借水军优势,不断攻打合肥,图谋争夺江淮进而统一全国。魏青龙元年(233),征东将军满宠两次上疏魏明帝曹睿,在合肥旧城西三十里建立新城以抗孙吴。孙吴曾于公元233年、234年、253年等多次围攻合肥新城,但直至公元280年三国归晋,曹魏抵御孙吴的这座桥头堡从未失陷,被誉为固若金汤的不败之城。历经1770余年的风雨剥蚀、沧桑巨变,合肥新城遗址至今犹存,是安徽乃至全国保存较好,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文化遗产,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7、包公祠
包公祠,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,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。明弘治元年(1488年),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,后易名为包公祠。这个高地又有“香花墩”的雅号。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、礼部侍郎、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。合肥包公祠的全称为“包孝肃公祠”,是祭祀包拯的专祠。“孝肃”二字,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,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。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,三面临水,莲荷盈盈,绿树掩映。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,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,其与逍遥津、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古迹。包公祠背靠安徽省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,在城南的包河畔,有一狭长小岛,三面临水,莲荷盈盈,花木繁茂,绿树掩映。其间隐显着一座白墙青瓦、素朴典雅的古典建筑,这就是包公祠。它是以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。据《庐州府志》记载:“香花墩,在城东南门外濠中,是包公少年时的读书处,本为公祠,蒲苇数重,鱼凫上下,长桥径渡,竹树阴翳。”
另据碑文记载: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,明朝弘治元年(公元1488年),庐州知府宋鉴(字克明)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,遂将小庙拆除,改建为“包公书院”,并改洲名为“香花墩”。1539年,御史杨瞻把“包公书院”易名为“包公祠”。
8、渡江战役纪念馆
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云谷路299号;2012年11月28日,渡江战役纪念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。渡江战役纪念馆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,主馆建筑面积1.4万平方米;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
。渡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;馆内陈列有《渡江战役展览》,室内艺术群雕“胜利之师”,纪录片《八百将士忆渡江》;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出文物956件,其中一级文物11件(8套)、二级文物38件(21套)。胜利塔,高99米,以“九九八一”的寓意代表“八一”军队的胜利
;整体建筑从空中俯瞰呈五角星的形状,矗立在巢湖岸边,仿佛巨型战舰的桅杆。胜利塔是一座纪念塔,也是巢湖岸边的灯塔,指引船只的方向
。渡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,巨大的馆身像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水面,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。整个馆体地面南北长107米、宽39米,舰首跨度35米、悬挑高度44米
;馆身以49°角向前倾斜,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。
9、巢湖
巢湖位于皖中,地属合肥,连淮通江,东西长55公里,南北宽22公里,常年水域面积约760平方公里,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,宛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江淮大地,有“八百里湖天”之称,为巢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主体区域,巢湖风景名胜区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的区域生态基础,以巢湖辽阔水域风光为背景,以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为基础,以湖岛、山林、湾咀为自然景观特征,以巢文化和典型的圩田风光为资源要素,融风景游赏、环境保持、运动体验、科普研究、休闲康养、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特大型国家公园。巢湖风景名胜区地域宽阔,包括巢湖市、肥东县、肥西县、包河区和庐江县五个区(市)县的部分陆域,共分为十大景区,其中三河古镇景区(国家AAAAA景区)、中庙—姥山岛景区、牛角大圩景区、滨湖湿地森林公园、王乔—紫微洞景区、银屏山景区、龟山公园景区、旗鼓山范增故里景区、四顶山-黑石嘴景区、大小黄山景区、三汊河湿地公园-孤山岛景区、唐咀水下古城遗址、灵台圩—袁家山景区等。
10、姥山岛
姥山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境内的巢湖湖心,是湖中最大的岛屿,地形椭圆,周长约四公里,面积1平方公里,最高海拔115米。以其神奇、优美和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著称,是巢湖旅游区的核心景区,也是皖中著名旅游区。姥山岛地处巢湖市中庙街道西南方向,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中,形状大致呈纺锤形,岛上林木葱郁,四季常青,如青螺浮水。姥山四面皆水,如同一叶漂于水中,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“湖上绿洲”,是巢湖第一胜境。相传“陷巢州”时,焦姥为救乡邻,自己被洪水吞没,化成了一座山,后人遂称之为“姥山”。山巅有古塔、古塘、古船塘。山上建有“望姑”、“虎上”、“望姥”三亭。此山四面皆水,如同一叶飘于水中。山巅的文峰塔建于崇祯四年,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,高51米,七层八角,共135级。塔内砖雕佛像802尊,石匾25幅。登塔凭栏远眺,但见水天一色,惊涛拥雪,帆影点点,鸥鹭翔集,令人心旷神怡。姥山不仅山绝、水险,景致秀美,而且名胜古迹众多,令人流连忘返。区内有20多处奇洞,大的能容纳100余人,小的可藏20~30人,洞内钟乳怪石琳琅,十分险妙。山巅有古塔、古塘、古船塘,还建有“望姑”、“虎上”、“望姥”三亭。座著名的文峰塔,又名望儿塔,建于明崇祯四年(1631年),塔身是条石垒而成,7层8角,共135级,51米,塔内砖雕佛像802尊,李鸿章、刘铭传等所题石匾25幅。
11、杜集鸟岛
杜集鸟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杜集镇沛兴村017县道乡附近,AAA景区创建工程项目,总面积15平方公里,核心景区2平方公里,同时拥有320亩的杂树花卉,是名副其实的杜集生态旅游度假区
。杜集鸟岛三面临水,过去是荒芜的河滩,通过数十年的植树造林,如今杨柳、榆槐等高大乔木浓荫蔽日,每年吸引众飞禽在此繁衍生息。杜集鸟岛,不仅仅是鸟类幸福生活的绝佳场所,也是人们旅游观光的不二选择
。景区以荒沛河为玉带,串联起鸟岛、五七干校旧址、翠月湖三颗珍珠。长丰县杜集镇将重点推进荒沛河流域及湿地整治,完善鸟岛景区接待中心、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,谋划候鸟迎春、虾趣旅游、采撷金秋、冬暖毅行等文化活动,打造
"春鸣、夏趣、秋韵、冬暖"为主题的四季旅游品牌。
12、丰乐生态园
丰乐生态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凤工业区工业大道中段,是江淮分水岭上现代农业的代表。全园绿化、果园面积近千亩,湖面500亩,是系集科技示范、科普教育、生态观光、餐饮、休闲为一体的安徽省最大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。丰乐生态园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优势,景观奇特,集全国植物花卉之大全,观光、科普教育,高科技农产品展示、休闲功能齐全,品种,年展示花卉植物200多万盆。植物界的“老寿星”龙血树,两百岁高龄的珍珠罗汉松,“沙漠甘泉”旅人蕉,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、中华文木、天鹅葫芦、金星南瓜、蛇瓜、红丝线、蝴蝶兰、美人树、幸福树、珍奇盆景等,各种名贵花卉植物、珍奇瓜果应有尽有,四季百花竞放、万紫千红;亲水休闲区为一河一湖。凤凰湖位于园区中央,纵贯园区南北,湖水面积500多亩,湖畔是3万平方米的喷泉主题广场,中心水柱高达百米;万泉河为千年古河道,蜿蜓曲折,两岸风景秀丽。果蔬采摘园里有瓜果、蔬菜上百种,丰收季节,游人可体验采摘的乐趣。体育运动区为网球场和体育中心,还专门为孩子们开辟了儿童乐园。园内同时还配有餐饮、茶舍、棋牌等娱乐休闲设施。
13、长临河镇
长临河镇,位于合肥东南角,肥东县南部,濒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,东北与撮镇、桥头集镇接壤,东南与巢湖市相连。作为环湖首镇,其镇域面积156.68平方千米(2017年),拥有19.8公里黄金湖岸线,辖6个社区,14个村,人口33436人(2017年),为鱼米之乡,也是安徽省第一侨乡。长临河镇地处安徽省东部,江淮之间,东与巢湖市黄麓镇交界,南与巢湖市中庙街道接壤,西面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,同时与滨湖新区无缝对接,北与撮镇相连,全镇辖区面积156.68平方千米(2017年),交通便捷,合福高铁设有站点,环巢湖大道、店忠路、石长路、长黄路穿境而过,南淝河在此入湖,位于肥东、包河、巢湖三市县交界处,水陆交通便利,地理条件优越。准提寺位于长临河镇古街景区北街口,大庙始建于南宋,门头上横有大的牌匾,上书工整的“准提寺”三个醒目大字,该牌匾由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妙安大和尚亲自题写。大门两边两只石鼓雕工精细,工艺考究,栩栩如生,分立两旁。长临河、六家畈集镇向西行,出马槽巷,可以到达巢湖岸边,远远地看到一座巍峨的古塔——振湖塔。塔上系有铜铃,风吹着铃铛,叮当有声,给人一种清脆悠远之感。该塔为清光绪18年间的吴氏家族的人集资而建。高12丈、7层,塔身为六面形密檐式砖石结构,门楣与塔内均嵌有浮雕佛像,内有螺旋式阶梯,缘梯而上可登塔顶层,俯瞰四周,湖光山色尽收眼底。
14、岱山湖
岱山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,岱山湖地属亚热带气候,温暖湿润,年平均气温15.7摄氏度,冬暖夏凉。岱山湖内山水交融,环境宜人,素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称,被誉为“合肥的名片及后花园”。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,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,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。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,是重要的生态系统。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,因此湿地被称为"鸟类的乐园"。岱山湖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湿地公园,素有"湿地之都""鸟类天堂"之美誉,占地3000余亩。公园内有数百种水生植物,栖息着白鹭、灰鹭、苍鹭、黑嘴鸥、鸳鸯、天鹅等珍稀鸟类80多类,2万多种,是百鸟栖息的乐园,苇海深处,滴翠流芳,鹤舞鸥鸣,百鸟翔集,一派祥和景象。天鹅岛面积180亩,因外形象一只振翅欲飞的天鹅,故名曰"天鹅岛"。岛上植被繁茂,花草香溢,岛屿丰富了湖景内容,造就了不少极好景致,是开发旅游度假区的理想之地。
15、三河古镇
三河古镇,古名鹊渚、鹊尾(渚)、鹊岸,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,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,地处肥西、庐江、舒城交界处,古镇总面积2.9平方公里。
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,因泥沙淤积,渐成陆地。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,明、清置三河镇。三河古镇有丰乐河、杭埠河、小南河在境内汇合,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。镇内有古城墙、古炮台、太平军指挥部旧址、英王府、一人巷、万年台、李府粮仓、鹤庐、刘同兴隆庄等历史遗迹,是庐剧的发源地,古镇有米饺、牛皮糖、酥糖、麦芽糖、茶干、米酒等特产。三河古镇以古巷、古街、古桥、古城墙、古庙、古炮台、古民宅、古茶楼闻名。主要景点有三县桥、望月桥、鹊渚廊桥、万年台、忠武阁、英王府等。三河古镇的基本格局是:外环两岸,中峙三洲。临水建房、沿河延伸,呈狭长型、四周环水,三水环绕三河,河湖通航、河圩相连,所谓“枝津回互,万艘可藏。”丰乐河、小南河和杭埠河三条河流成“口”字形布局环抱古镇,街区的基本格局是以小南河为中轴,沿河成街,以码头为端点、河道为边沿,辐射状衍生成数条古商业街。
16、刘铭传故居
刘铭传故居也称为刘铭传旧居、刘老圩、肥西县刘铭传旧居纪念馆,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区最高峰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,是淮军将领刘铭传的故居。刘铭传故居占地约7万平米,始建于1868年,是一处被两道城墙和两道护城河包围起来的江淮庄园建筑。刘铭传故居原建有房屋数百间,是合肥郊县当时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家圩宅,原建筑现多数不存。故居四周有当年刘铭传亲手栽植的广玉兰,虽经百年沧桑,至今仍高大挺拔,香飘四方。据说,广玉兰是慈禧太后赐给淮军的,后来被刘铭传等淮军将领带回合肥栽种。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,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。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,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。故居的外壕东南、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(现已改建为石桥)。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,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。过外吊桥进圩,便是内壕沟,再是吊桥和门楼。进入内壕沟,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。正大厅为三进,每进十三间,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,第三进为两层堂楼,主要为女眷居所,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,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,池中有花圃。
17、奎星楼
奎星楼原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环碧公园西角,现址位于庐江县城东新区,奎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,亦称“奎宿”。在古代中国神话中,奎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。旧时各地多建奎星楼(阁),以宗祭祀,祈佑一地文章之盛。奎星楼正门在西边,应合天上奎星方位。沿着台阶拾级而上,站在奎星楼平座仰望,每层楼上正门都高挂着一块题字匾额,一楼至三楼依次为“奎星楼”、“天开文运”、“仰止东山”。跨过红门,步入一楼,室内陈列着两块汉白玉石碑,分别撰写有《东门奎星楼碑记》、《文昌宫奎星楼记》、《重修奎星楼记》,及涵盖有庐江历代49位进士资料的《庐江县历代进士题名榜》。顺着木梯上到二楼,一块残碑静静地倚在墙角,碑上“楼”字清晰可见,透着历史的沧桑。残碑系上世纪奎星楼拆除后剩下的仅有物件,弥足珍贵。登上三楼,得见奎星塑像真容。眼前奎星右手握一管朱笔,左手持一只墨斗;右脚独立,脚下踩着海中的一只大鳌的头部,意为“独占鳌头”;左脚后扬,脚上是北斗七星,意为“魁星踢斗”。
18、冶父山
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,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部,距县城约9公里,是合肥市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。因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曾在此地为楚王铸龙泉剑而得名。
公园有“江北小九华”之称。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与皖南旅游区相衔接,成为黄山、九华山、太平湖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,是环巢湖旅游圈上的重要景区景点。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,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,占地面积1.2万亩,主峰兜率峰,海拔376米。主要景点有:冶父晴岚、湖山一览、龙池映月、虎洞吟风、百尺松涛、古木参天、响鼓晴雷、三苏倒影等。占地2平方公里的栖凤谷景区,通过路、河等生态廊道的联系,将冶父山下村庄及周边七星湖、心语湖、百花园、百草园、天然生态湿地、江北牡丹园、干将莫邪池等九园九景,串珠成链,聚点成片。园内广植杜英、桂花、栀子花、含笑、罗汉松、合欢、香樟、广玉兰以及红叶李错落开花、生绿,可谓“一年四季有绿色,月月季季花不同”。唐代高僧伏虎禅师移禅兜率峰,开山建寺,设毗尼法坛,弟子受戒八百余众。曾先后受唐昭宗、宋太祖两朝皇帝敕封,一时名噪江淮,为“江北十方丛林”,获“小九华”之称。
以上对于合肥的问题的2点解答,由涂画吧(tuhuaba.com)小编收集与互联网,希望对大家有用。
免责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内容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