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营造法式中规定建筑的基本模数是 宋代营造法式中规定建筑的基本模数是什么
2023.06.24 3 0
正确答案:材
文章目录:

- 宋代《营造法式》中规定建筑的基本模数是?
- 中国宋代建筑中使用的建筑模数是用( )做为标准的。
- 建筑的标准的基本模数是什么
- 哪位能解释一下 古建筑上的“一材一栔”的意思
- 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
- 宋代及清代木构建筑设计模数制各采用什么为标准
- 营造法式 规定以什么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
- 模数制的历史记载
一、宋代《营造法式》中规定建筑的基本模数是?
宋代《营造法式》中规定建筑的基本模数是?
A.斗口

B.材
C.尺

D.米
正确答案:材
二、中国宋代建筑中使用的建筑模数是用( )做为标准的。
答案解析:
[试题解析]
《营造法式激慎》和《工程做法》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和构件的定型化,其中宋代用“材”,清代明岁敬用“斗口”雀槐为标准作为建筑模数制。
三、建筑的标准的基本模数是什么
根据国家规范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—86
建筑模数(construction module) ,建筑设计中,为了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,使不同材料、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、组合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,统一选定的协调亏伍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。建筑模数是指选定的尺寸单位,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,也是建筑设计、建筑施工、建筑材料与制盯宏品、建筑设备、建筑组合件等各部门进行尺销则或度协调的基础,其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,并有互换性。
世界各国均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值。
基本模数是建筑物及其构件(或组合件)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,并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,成为建筑模数单位。
建筑物及其构配件(或组合件)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,并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,称为建筑模数单位。在建筑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,其数值为100mm,符号为M,即1M=100mm,当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以此为基本模数。
基本模数的整数值称为扩大模数。整数除基本模数冲让纳的数值称为分模数。模数是一种度量单位,这个度量单位的数值扩展成一个系列就构成了模数系列。模数系列可由基本模数M的倍数得出。
扩展资料
模数数列:指由基本模数、扩大模数、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(模数数列的幅度及适用范围散没如下)。
1、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滑芹度为(1~20)M。主要适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。
2、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(1~36)M。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层高、门窗洞口、构配件等尺寸。
3、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:3M为(3~75)M;6M为(6~96)M;12M为(12~120)M;15M为(15~120)M;30M为(30~360)M;60M为(60~360)M,必要时幅度不限。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、进深或跨度、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。
4、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。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高度、层高、门窗洞口尺寸。
5、分模数数列的幅度。M/10为(1/10~2)M,M/5为(1/5~4)M;M/2为(1/2~10)M。主要适用于缝隙、构造节点、构配件断面尺寸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基本模数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建筑模数
四、哪位能解释一下 古建筑上的“一材一栔”的意思
领学网银世为您解答:“一材一栔锋正肢”,是宋代《营造法式》中的木作术语,一材是十五分,一栔是六分,足材是一分,主要用于铺作的制作中,“分”是宋代建筑的基本模数,相清老当于清官式建筑中的斗口。分值和斗口值是一个意义,相当于我国现代建筑模数“3"所有部位都是三的倍数。 一根木头对应一个榫头,就是讲究准确!
五、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
古建中有斗拱的建筑按斗口分模数,最小的模数应该是一寸(3.2cm)。
六、宋代及清代木构建筑设计模数制各采用什么为标准
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早埋工中,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樱磨模数制,宋代用“材”,陆颂蚂清代用“斗口”作标准。
七、营造法式 规定以什么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
材:材是《营造蠢困袭法式》规定的建筑模数,是法式大木作十八个分项之一。按法式,“材有八等,度屋之大小,因而用之......一等才广九寸,厚六寸,以六分为尺团一份;八等才广四寸五分,厚三寸,以三分为一份,带兄才上加契谓之足才,契广六分,厚四分......凡屋宇之高深、名物之短长、曲直举折之势、规矩绳墨之宜,皆以所用才之份,以为制度焉。“这就是所谓的才分制,几乎所有木构件均以才(材)为权衡单位。
八、模数制的历史记载
宋代李诫《营造法式》中总结“材分模数制”,有“材份制”、“斗口制”等。“凡构屋之制,皆以材为祖,材有八等,度屋之大小,因而用之。”接着便列出了八个等级的“材”之尺寸及使用范围。
其重要作用是使建筑物的节点标准化,首先要看到当时的建筑物,多使用一组斗,作为梁、柱、额等承重结构构件之间的节点,同时利用斗,承托大挑檐,这是保护房屋的柱子、墙壁少受日晒雨淋李哗所必须的。斗■本身由许多纵横相交的枋木叠架而成,其中垫以小木块,以枋木作成的■,与小木块作成的斗之间的模数关系即是材■相间的关系。其他节点也多遵循材■相间的构造关系,法式制度的条文中对于某些节点的描述,直接用几材几■来称呼,工匠见之一目了然。可以说,材分模数制蕴含着工匠对节点构造处理的概念。
材分模局桥数制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,就是变造的制度,这一点李诫正是针对先于他的元■法式之缺点而建立的。所谓变造,就是解决不同大小的建筑之尺度问题,因为中国建筑都是以群组方式来建造的,而在一个建筑群中,又要体现出封建礼制秩序,主从分明,处于从属地位的建筑等第必须低于主要建筑,因此要求材分模数制必须能适应它。于是李诫在制度中规定了“材有八等,度屋之大小,因而用之”。这种多等级模数制使用时有很多优越性,对于领导设计与施工的都料匠来说,可以根据用材等第准确地把握建筑群中每幢建筑的尺度,取得满意的建筑艺术效果,对于工匠来说,只要掌握一套用材标准,各种不同等第建筑中的构件,只要使用八等材各自的材分标尺去放线,施工。免去了对于繁多的尺寸之记忆,这桐扰猛在当时依靠口耳相传的技术条件下,是非常理想的。
李诫所总结的用材制度,在当时的生产力、生产关系的条件下,无愧为一种完美的模数制
以上对于宋代营造法式中规定建筑的基本模数是的问题的8点解答,由涂画吧(tuhuaba.com)小编收集与互联网,希望对大家有用。
免责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内容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