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题湖上古诗赏析 《春题湖上》
2023.06.24 3 0
湖上春来似画图,乱峰围绕水平铺。松排山面千重翠,月点波心一颗珠。碧毯线头抽早稻,青罗裙带展新蒲。未能抛得杭州去,一半勾留是此湖。【注释】蒲:菖蒲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勾留:逗留,停留。
文章目录:

- 白居易《春题湖上》诗词注释与评析
- 春题湖上,大家觉得白居易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?
- 《白居易诗选 春题湖上》(白居易)原文及翻译
- 春题湖上古诗赏析 春题湖上古诗意思
- 春题湖上 诗句赏析
- 请帮忙翻译白居易诗
一、白居易《春题湖上》诗词注释与评析
春题湖上
湖上春来似画图,乱峰围绕水平铺。

松排山面千重翠,月点波心一颗珠。
碧毯线头抽早稻,青罗裙带展新蒲。

未能抛得杭州去,一半勾留是此湖。
【注释】
蒲:菖蒲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勾留:逗留,停留。
【评析】
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三年,西湖美景几被写尽。此诗别出心裁,以“湖”字起结,紧扣“湖上”“春”,描绘了一幅西湖春图。首句带出诗眼“画图”,总领全篇,次句先绘出图画的骨架。颔联点染前句,“排拆败察”“点”令人想起绘画的点、染旅茄,以绘画板的语言体现出入眼极深的功力;“千重翠”与“一颗珠”相互映衬,更见出松山之茂密与月轮之珑玲。颈联别写湖边农事,以“碧毯线头”形容早稻之特出,实为一般人所道不出者;以“青罗裙带”形容新蒲之娇嫩,物态新出。尾联以不舍意作结,“一半勾留”总结画枯和图美景及州民农事,留另一半任人猜想,也许留恋的还有吏隐的生活和对政治乱象的逃避。
二、春题湖上,大家觉得白居易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?
《春题湖上》
湖上春来似画图,乱峰围绕水平铺。松排山面千重翠,月点空告旅波心一颗珠。碧毯线头抽早稻,青罗裙带展新蒲。未能抛得杭州去,一半勾留是此湖。
白居易在这这首诗时,是一种对西湖无比喜爱和恋恋不舍的心情。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即将任满将要离任回京的时期,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,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时间,他也为杭州做了很多有益的事,西湖的白堤就是他主持修建的,他对西湖充满了感情。这首诗前六句写景,由第一句的“画图”领起友键,三到六句紧扣“画图”,写出了西湖山水之美,为最后两句抒情奠定了基础。最后斗凳两句抒发了对杭州和西湖的恋恋不忘,依依不舍的喜爱之情。
三、《白居易诗选 春题湖上》(白居易)原文及翻译
白居易诗选 春题湖上 白居易 系列:白居易诗选|白居易诗集 白居易诗选 春题湖上
【原文】 湖上春来似画图,乱峰1围绕水平铺。 松排山面2千重翠,月点波心3一颗珠。 碧毯线头抽早稻,青罗裙带展新蒲4。 未能抛得杭州去,一半勾留5是此湖。
【注释】 1乱峰:参差不齐的山峰。 2松排山面:指山上有许多松树。 3月点波心:月亮倒映在水中。 4「碧毯」二句: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,好像碧绿毯子上的线头;河边蒲苇新长出的嫩叶,犹如罗裙上的飘带。 5勾留:留恋。
【译文】 春日的西湖,如一幅迷人的风景画。群山环抱着绿水,湖面水平如镜。山上松树密密地排列著,千山万峰一片苍翠。一轮圆月倒映在碧水中,好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。田野里,早稻拔旅碰姿节抽穗,好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,上吵梁面铺满了厚厚的丝绒线头;河边,蒲苇新长出嫩叶,像少女罗裙上飘曳的带子。不舍得离开杭州,有一半原因都是为了这个湖。
【赏析】 这首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的代表作,亦是历代描写西湖的著名诗篇之一。 首句整体描写西湖春日美景,称其「似画图」。诗人以如此带有浓重感 *** 彩的字眼入诗,将对杭州的喜爱与深情体现了出来。「乱峰」等三句具体描绘风景如画的西湖:群山环抱,湖面水平如镜;排排青松装点着群山,如重重叠叠的翡翠;皎洁的月亮倒映在绿水中,像一颗璀璨的珍珠。 接着,「碧毯」二句出人意料地把画笔转到对农作物的描绘上。在闲淡的山水诗中嵌入农事,极易造成不雅不俗的尴尬局面,但诗人却没有陷入这种困境,他别出心裁地将农作物诗化:早稻拔节抽穗,如同碧绿的地拆绝毯上抽出的线头;蒲苇新长出嫩叶,像少女罗裙上飘曳的带子。如此精妙新颖的比喻不仅表达出诗人对杭州百姓的关怀,而且使读者联想到诗人此时的职务——杭州刺史,于是仿佛看到了一位体恤民情、勤于政务的清廉的官员。同时,在诗的写作上这也是一种变格、一种可贵的创新,使诗的立意更加新颖,语言益见精妙。
四、春题湖上古诗赏析 春题湖上古诗意思
1、西湖差散首的春天,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,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,汪汪一碧,水平如镜。
2、群峰上,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,千山万掘态峰显得一派苍翠虚数。一轮圆月映入水中,好像一颗明珠,晶莹透亮,跳荡悬浮。
3、早稻初生,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,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;蒲叶披风,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。春色如此秀丽,不愿离开杭州回京,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。
五、春题湖上 诗句赏析
白居易《春题湖上》。
这两句大意是:松树如同千重翡翠,排列在西湖周围的山上;明月就像一颗珍珠,镶嵌在西湖碧波的中央。
此二句描绘了西湖的夜景。前句的“排”字,将蔽拍枣松树傲然直立的情景.形象地写了出来。后句的贺绝“点”字,将湖水的碧绿、平静及月光倒映于水宏拆中的景致,逼真地写了出来。
六、请帮忙翻译白居易诗
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。作者于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(822)七月,除杭州刺史,十月到任,至长庆四年五月底离杭赴洛阳任所。此诗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。
诗的前三联绘景,尾联抒情,全诗则情景交融,物我划一。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,谓其“似画图”。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,并非偶然。在孩童时代,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,心愿得酬,自然为之欣喜,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。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,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。
“乱峰”以下三句,具体描绘如画之景∶群山环绕,参差不一,湖上水面平展;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,如重重叠叠的翡翠,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,象一颗闪光的珍珠,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!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,“碧毯”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。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,弄不好会雅俗相悖,很不协调,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━━早稻犹碧毯上抽出键轮的线头、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。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,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,一到任便体恤民瘼,浚井供饮,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,从而铭戢其德惠。同时,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乎亮御格、一种可贵的出新,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《钱塘湖春行》,立意更加新颖,岁岩语言益见精妙。
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,别有情致,特别是最后两句“以不舍意作结,而曰‘一半勾留’,言外正有余情。”(《唐宋诗醇》)那么其“言外余情”是什么呢?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。除杭州刺史之前,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。面对国是日荒,民生益困的现实,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,眼见时局日危,朋党倾轧加剧,便自求外任,来到杭州。这是问题的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,做京官也不好,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,正合其意,即所谓“□溪殊冷僻,茂苑太繁雄。唯此钱塘郡,闲忙恰得中。”这话是出自《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》一诗,在其他篇目中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,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,也是此诗的“言外余情”。
因为“皇恩只许住三年”,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,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,此诗亦不胫而走,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“平湖秋月”、“翠堤春晓”、“三潭印月”等景观的命名,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《春题湖上》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。
翻译解释全在文章里
以上对于春题湖上古诗赏析的问题的6点解答,由涂画吧(tuhuaba.com)小编收集与互联网,希望对大家有用。
免责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内容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

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1386号